大概是在七月底時,我偶然看到電視新聞在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新聞,
新聞說零宣傳紅到日本,而且還是以現在的教育體制為題材的台劇,
這讓我非常感興趣,沒想到台灣居然會拍出這麼創新又寫實的題材,真的很吸引人,
所以結局之後,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LINE TV上看完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單元劇,共有五個單元,依序是...
「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
其中有三個單元讓我看到哭,當然其他兩個單元也有看到泛淚,
真的太寫實、太難過了...
距離我上次看台劇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次看台劇非常生氣,
因為我沒想到現在的台劇會爛到這種地步,有好演員,但是卻沒有好編劇,
後面整個走鐘,看完結局馬上出戲,然後從此下定決心再也不看台劇了,
除非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會看這部台劇,除了題材吸引我之外,
還有就是導演是我以前喜歡的台劇「下一站幸福」的導演陳慧翎,
她導的戲品質真的很好,拍攝手法也很棒,真的是品質保證的好導演
因為導演是她,讓我可以不用擔心會被雷到,更能安心看劇,
真的太喜歡陳慧翎導演了
我很推薦這部台劇,
更希望亞洲國家的家長、甚至所有人都能看看,
別再扼殺可憐的孩子們了...
但是這部是以台灣甚至是亞洲國家教育體制為題材的台劇,
經歷過高壓教育環境出身的人,應該會看得很難過,
所以會不太建議看,除非真的能夠接受才看,那就沒關係了
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一部台劇了,都已經要七年沒看到了吧www
---------------------------------------------------------
在講劇評以前,先來小聊一下自己個人的小故事,
如果不想看劇評前的小故事,可以直接跳過這段去看劇評喔~ OK的~
我敢看是因為我的家庭並不是像劇中那樣教育高壓的家庭,
所以自然就不會覺得太過感同身受而難受不敢看,
當然我的家庭還有別的問題,這就不多說了,
但是我很同情被父母逼著讀書、注重成績的孩子,
而且我也是在台灣這種教育體制的環境中長大的,
這部台劇想當然爾我也是非常有共鳴的,
我小一還小二的時候,因為數學考不好被導師處罰,
之後段考的時候,數學考了92分,
想說考了很高的分數,應該可以不用再被處罰了,
結果還是要罰站,我真的百般不解,
當時有個女同學身體不舒服,她媽媽來學校接她回家,
導師就跟媽媽誇獎說女同學數學考了98分,那時我更想不通了,
98分也不是滿分100分啊,可是為什麼98分不用被處罰,
導師還向家長誇獎一番...
那為什麼92分就要罰站呢? 92分和98分到底差在哪?
現在想想,我對數學的恐懼還真的是從小就開始了呢...
第二個小故事則是身處在這種教育體制的環境中,
我也變得很在乎成績和分數,認為這就是一切,
身邊的同學也是如此,也會崇尚成績好的同學,
感覺也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小三還小四的時候,我自然考100分開心的不得了,
結果現在想想,考100分也不能代表什麼,
考100分人生也不會就此一帆風順...
成績、分數真的不是一切...
但是學生時代的我真的認為是一切...
因為這個教育環境在乎成績啊...
小三、小四時,班上還會在黑板上公布全班排名,
有一次我是全班最後一名,當時真的覺得很丟臉...
因為所有同學都會知道你是最後一名,
這種因成績而被打壓的壓力,
我真的非常感同身受... 因為我也經歷過...
最後一個小故事,是小五、小六時期的事,
有一次段考,班上有一位男同學好像因為沒有考到滿分,
還是沒考到父母要求的分數在鬧自殺,
我親眼目睹了那個可怕的場面,同學們都在阻止他、勸他,
因為他拿著美工刀想要自殺...,
後來他不見的時候,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擔心他是不是自殺了,
結果還鬧到導師去通知家長,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只是去找他弟弟(同校)而已,
然後他的父母也來學校,我還看到導師和男同學、他父母在講話,
後來怎樣我就不知道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沉重...
分數這種東西到底逼死了多少可憐的孩子?
這種惡性循環還一直源源不絕的傳了下去,
真的要一直讓這種教育體制繼續扼殺下一代的孩子嗎?
總之,我的成長過程中,也一直被分數綁架,
當時的我也非常在乎分數、成績、排名,
身邊的同學們也是如此...
家長、老師、學校、這整個教育環境...
更是施加讀書壓力的罪魁禍首...
真的好恐怖啊...
個人小故事就到此結束,現在回歸正題,
以下開始講我看完這五個單元劇的感想~
※ 注意:此為劇透劇評, 劇評為個人感想,每個人的喜好和感覺都不一樣,
請勿針對個人想法戰言論,請尊重,謝謝。文長慎入!!!!
※ 請勿抄襲,不然我會詛咒你不幸一輩子喔^^
---------------------------------------------------------
1.「媽媽的遙控器」
剛開始沒多久,小偉媽媽就和丈夫離婚,
是因為丈夫外遇而導致離婚,不時還穿插著夫妻倆曾經幸福的畫面和劇情,
想想如果小偉爸爸沒有外遇,或許就不會造就這一切的悲劇也說不定?
(當然劇情就沒辦法演下去了... XD)
在談論離婚條件時,小偉媽媽說她只想要兒子,
後來看到媽媽一直反覆擦拭髒的地方,
就知道這媽媽是個超級控制狂、強迫症、重度潔癖,真的好恐怖...,
當她知道兒子小偉偽造文書(成績單),母子之間漸漸不合,
小偉還說如果是爸爸就一定會讓他去畢旅,也因為偽造成績單這件事,
讓媽媽遇到了一位告訴她怎麼讓孩子聽話的神祕先生,
這位先生真的是萬惡啊... 給了媽媽一個可以控制自己孩子的遙控器...
媽媽因為有遙控器可以控制孩子,
小偉做錯事就讓他一直重複同一天學到教訓,
補習也要同一天上十幾次,15歲的小偉都快崩潰了,
我光是這樣看就覺得,如果是我,真的會崩潰想死...
遙控器可以說是現實世界中家長控制自己孩子的一個具象化,
而且這個媽媽真的很讓人窒息,當然最讓我驚豔的就是小偉,
演技真的很棒,而且還是第一次演戲,真的太厲害了
後來才知道他是劉亮佐的兒子~ 哇~
而且劉亮佐也是飾演小偉的爸爸,
但是只有在最一開始出場幾分鐘而已,
沒有他跟自己兒子的對手戲,有點小可惜www
我很喜歡小偉和小嵐的那一整段戲,
甜甜的、淡淡的、小情小愛,
看了會讓人有種小小幸福的感覺,
小嵐的父母與小偉的媽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小嵐的父母很民主、自由,不會拘束自己的女兒,
更不會逼迫女兒讀書,讓女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母本身也很有親切感、很特別,
是個很和諧又快樂的家庭,令人羨慕,
我很喜歡這種父母,生活感覺就是會很快樂,
當小偉和小嵐在屋頂上噴漆時,小偉也說很羨慕小嵐,
的確...,當自己身處在不幸福的家庭時,
一定會羨慕別人擁有這麼美好的父母、美好的家庭,
小偉說了自己想做的事,小嵐也說他們可以一起做這些事,
當他們說到「未來」的時候,小偉認為未來還要等很久,
但小嵐卻說:
「我跟你說喔,如果真的覺得,未來還要等很久的話,
你可以試著閉上眼睛,這樣就可以看到了。」
所以兩位少年少女就開始閉上眼睛想像遠在另一個國家的人事物,
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這段,也很喜歡小嵐說的這句台詞,
很單純、很純真、很美好...
但是當媽媽知道他們在交往時,一切的美好完全被打破了...
媽媽又再次按下遙控器,害小嵐完全不認識小偉,
小偉也近乎崩潰,甚至自殺,但媽媽卻還是沒有清醒,
只要小偉自殺就一直按遙控器,
自殺、復活、自殺、復活...,這整段戲我看得很難過...
尤其在小偉對媽媽說「妳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時,
我哭了...也很難受...
媽媽真的太變態了,居然還抱著兒子說...
你是媽媽的、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你不能離開媽媽、
只有媽媽會陪著你一輩子之類的噁心話,
完全是現實世界中綁架自己小孩的家長啊...
如果遙控器的設定是死亡之後不可以重來就好了...
看著小偉作著與朋友們、小嵐一起玩耍的美夢就覺得心酸...
媽媽完全阻斷了他的友情與愛情,
小偉想死也不行,死不了真的很痛苦...,
最後也選擇放棄,就這樣長大,
但是長大後也變得跟媽媽一樣有重度潔癖等等的症狀,
孩子是反射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麼樣子,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
已經是大人的小偉事業有成,也有一個女朋友,
但是媽媽不滿意,還是介紹別的女生跟他相親,
因而認識了一位跟他相親的女同性戀者湘婷,
也因為湘婷的一番話,讓小偉再度鼓起勇氣反抗媽媽,
小偉搜尋著小嵐的臉書,邊看邊流淚...
看得出來小偉還是很喜歡、很想念小嵐的,
要不是媽媽的破壞,他現在也還能繼續跟小嵐在一起,
小偉最後在刻意安排媽媽出國玩之後,把遙控器偷走,
然而放遙控器的保險箱密碼卻是他自己的生日,
看到這我內心真的非常複雜,媽媽是愛孩子的,
但是卻愛得太超過,愛的方法也完全不對...
讓孩子無法呼吸,甚至想死,這種父母太讓人無奈了...
後來媽媽回來拿護照看到在對面馬路的小偉手上拿著遙控器,
母子倆互相呼喊,媽媽說遙控器不只一個,
但我覺得媽媽在說謊,遙控器應該只有一個,故意騙小偉的,
當小偉要過馬路走到媽媽面前時卻被車撞到,出現一道白光...
結局則是小偉回到和小嵐相識的那天,他臉上掛滿淚水的看著小嵐,
非常開放式的結局,但或許可以解讀成小偉在被車撞之前,
按下遙控器回到跟小嵐相識的那天,但小偉還是死了,
又或者是回到那天只是小偉的美夢,總之我自己的解讀是小偉死了,
但也好,不然他好痛苦,太心疼他了...
雖然出車禍的那道白光有點讓人出戲www
有些人也疑惑為什麼小偉要過馬路,
或許是小偉想對媽媽做什麼事,想要反抗媽媽之類的吧...
光第一個單元劇就讓我看得很難過,
讓我一直思考到底還要不要再看下去...
但我還是決定看完,導演和編劇真的很用心,
甚至演員的演技真的好得無話可說
柯素雲飾演的媽媽真的很令人窒息,太厲害了!!!!
飾演小偉的劉子銓更是令人驚艷啊啊啊!!!!
反抗媽媽不要按下遙控器、自殺那段、最後結局的哭戲真的都很厲害
小偉的朋友們、同學們也都演得不錯,
很生活化、很真實,完全不會讓人覺得很假、很刻意~
飾演長大後小偉的曾少宗,雖然長相不太像小時候的小偉,
但演技還是不錯的~ 這點值得攢許~
當初看到飾演給遙控器的先生是吳慷仁時,我有驚訝到www
居然會來客串,因為陳慧翎導演的關係吧XDDDD
但是吳慷仁演的角色真的太萬惡了啦...
那個公車站的廣告也很萬惡...
小孩長大後居然說很感謝父母嚴厲的管教讀書,
也對比了後面小偉反抗媽媽的那場戲...
還有繪畫的戲我也很喜歡
要不是媽媽的逼迫,小偉或許能成為一位很棒的畫家,
媽媽要小偉一直重複說:「我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會讓你失望。」
是很多現實世界中可怕的家長與被成績綁架的孩子的縮影,
小偉第一次反抗媽媽,不要按下遙控器,否則就會恨她一輩子,
但媽媽依然沒有清醒...
還說:「我現在讓你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我的天啊... 這就是現在很多家長的想法啊...
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現在會恨自己、討厭自己、被逼讀書不開心也沒關係,
將來一定會感謝自己,所以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到底做了多可怕的事情...
小偉媽媽就連兒子自殺都不會清醒了,
顯然就是一個無可救藥、不會自我反省與悔改的母親,
反映現在逼迫孩子的家長大多都是這樣...
導演的拍攝手法也很棒
在最一開始就有一個小男生公仔掉進水杯裡,
比喻這就是小偉,活得難以呼吸、近乎窒息,
這個小男生公仔也出現在小偉的房間裡,
自殺時,血也流進了水杯裡...
「媽媽的遙控器」這個單元真的非常真實,
真實到我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
2.「貓的孩子」
剛開始的家族聚餐很寫實,現實世界中有不少家族聚餐會像這樣,
講自己的孩子考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等等的,互相比較、互相炫耀,
身處在這種大家庭之中,壓力真的很大欸...
男主角阿衍要準備考學測,父母要他考滿級分,
然而他讀書常常會發抖、害怕,
是因為對讀書的恐懼,漸漸的也變成他的心理疾病,
媽媽還對每一個家教說可以體罰阿衍,
真的讓我非常看不過這種行為,
體罰顯然已經變成孩子害怕讀書的原因之一了...
這個單元劇講的是精神疾病、人格分裂、雙重人格,
也是所有單元劇中讓我覺得最不舒服的...
有點像恐怖片www
卻也很寫實,真的拍得不錯
阿衍的爸爸會家暴、外遇,他想幫助媽媽,去驗傷或是離婚,
但是媽媽卻不要,是個一直沒清醒、不願離開施暴者的愚蠢媽媽,
然後又把所有錯怪到自己孩子身上,認為自己會被這樣對待都是孩子的錯,
我最討厭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了...,孩子真的太可憐了,
明明就不是孩子的錯,卻還這樣怪罪孩子...
這部劇比較科幻的部分應該就是
羅志葳提到的平行世界和藍色月亮,
其實剛開始我沒有很喜歡羅志葳這個角色,
剛開始覺得有點像混混、欺負與霸凌同學的壞學生,
但後來才知道她得到考滿級分的能力就是爆打最後一名,
最後在阿衍看到藍色月亮之後,她也失去了這個能力,
她說她以為阿衍可以救她,
阿衍則是不斷的問她拿滿級分的方法,
並呼喊著:「我一定要拿滿級分」,
最後羅志葳呼喊著:「繼續崩壞吧,反正我們永遠也離不開」,
就好像是在說著他們永遠無法逃離家長與這個教育體制的掌控之中,
這句台詞讓我印象深刻,
也對阿衍說一定要拿滿級分這句話感到難過,
可憐的孩子們... 不斷煩惱著拿滿級分這件事...
我也從這一刻起,開始心疼羅志葳這個角色,
從她與阿衍打架受重傷,看到她媽媽這個人便可知道,
羅志葳會變成這樣也不是沒理由,
「我女兒她很乖」,羅志葳的媽媽這麼說,
感覺她根本就完全不了解她女兒,
一定也施加不少壓力給羅志葳吧,
不然羅志葳也不會得知藍色月亮、平行世界,
甚至也為了考滿級分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
最後甚至跳樓自殺,
父母、家庭是影響孩子最根本的原因,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我兒子比妳女兒乖」是阿衍爸爸說的,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讓我覺得很像現實世界中的恐龍家長...
自己孩子出事的時候,永遠都只會說自己的孩子很乖...
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反諷吧...
當阿衍人格分裂成另一個人格時,
他完全不知道另一個自己在做什麼事,
然而他拿滿級分的方法居然是殺貓,
因為阿衍模擬考考滿級分,父母也請家教姍姍老師吃個飯,
沒想到整個飯局裡,話題卻一直圍繞在課業和學歷上面,
阿衍爸爸不斷地說:「學歷真的很重要」,
就算家教想要否定這些言論,
也會被阿衍爸爸扭曲她的意思,
後來家教與阿衍談話也得知了阿衍考滿級分的原因,
甚至叫媽媽要帶阿衍去看精神科,媽媽卻說自己兒子沒病,
我想應該有不少家長都不會承認自己孩子有病吧,果然很諷刺...
聽說這位姍姍老師就是原作小說作者的化身,
姍姍老師是個不錯的家教,她不贊成體罰,
也意識到阿衍對讀書的恐懼,也想幫助他,
可惜最後還是只能選擇離開,沒辦法繼續幫助阿衍...
阿衍依賴殺貓這個得到滿級分的方法,
最後還是被發現、抓去警局,
當警車載著阿衍、媽媽坐在要送紙蓮花的卡車上,
羅志葳也跳樓自殺倒在卡車上耽誤了行程,
警車也因為這樣而停下來,讓媽媽發現坐在警車裡的阿衍,
在媽媽追到逃跑的阿衍之後,
他對媽媽說「你愛我嗎」,然後一直崩潰,媽媽就抱著他說「我愛你」,
他又說「妳不愛我」、「你們看不到我有多努力,想要變成你們想要的樣子」,
哇... 這一段戲真的很有渲染力,
阿衍就像是把所有被讀書壓力逼迫的孩子們的心聲發洩出來一樣,
對著媽媽吶喊、對著世界吶喊...
後來媽媽應該也有帶阿衍去看精神科,還要他吃藥,
也因為媽媽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即將臨盆的貓身上,
媽媽愛貓勝過愛孩子,讓阿衍覺得得不到媽媽的愛,
還傷害自己要媽媽注意他,但他只是想要媽媽的一個擁抱,
看到阿衍掐住媽媽脖子時我有嚇到,
難不成這個單元劇的結局是兒子殺了媽媽?
但是因為貓咪正好生出小貓,而讓兩人釋懷,
雖然這段我剛開始覺得有點突兀、敘述再多點會更好,但就不再計較了XD
看著剛出生的小貓與貓媽媽,也讓兩人的心態漸漸改變,
媽媽也說「我們可不可以先學會一件事,不要一直說對不起」,
母子倆終於大和解,一年後媽媽也離婚了,不再強迫兒子讀書、考大學,
阿衍也跟剛開始來家裡修理的水電工師傅學技術、當學徒,
結局則是阿衍與穿著精神院病服的羅志葳在草地上對話,
最後,全身沾有不少血的阿衍與羅志葳搭肩向前走,
也露出些許的淡淡微笑...
或許意味著身處在血淋淋的環境裡,兩個被成績逼死的孩子,
最後還是能夠逃離這個環境吧...
不過,幸好最後結局是好的,也是所有單元劇中唯一是好結局的,
很慶幸最後母子倆過得很開心
對於阿衍身處在家暴的環境裡,我是非常有感的,
畢竟也跟自己的遭遇有些許的相似,
阿衍爸爸教導小孩的方式真是令我不敢恭維,
老是提起成績和學歷,只看重結果,
阿衍媽媽則是愚蠢,看得出來她對自己丈夫還是有愛,
看著丈夫跟他們一起吃飯、教導兒子時的神情都是開心的,
認為丈夫的心並沒有遠去,還是在乎他們的孩子的,
現實世界中也是有不少媽媽不願離開施暴者,
明明施暴者是多麼的可惡至極,但媽媽卻都想不通,
這也是最令我無奈的地方...
所幸結局阿衍媽媽離婚了,也讓我覺得真是太好了,
「貓的孩子」的好結局也算是在血淋淋的真實之中,
至少還給觀眾留有的一絲希望吧~
雖然整部劇的色調和拍攝方式是最令我不舒服的,
但還是要大大稱讚導演真的是太厲害了
這也可以說是導演的用心,讓我感到不舒服也算是成功了XD
年輕演員的演技也是好的沒話說,
飾演阿衍的劉修甫演得很棒,把精神病演的很真實,
讓我每次看到都覺得不寒而慄,
但是戲外、幕後花絮的他真的長得很帥氣,
有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演技更是值得讚許
---------------------------------------------------------
3.「茉莉的最後一天」
我覺得媽媽用監視器看小孩的行為讓我非常不舒服,
雖然後面媽媽有說是因為以前小孩還小才裝的,
但我覺得是藉口,媽媽根本就是控制狂,
就跟「媽媽的遙控器」裡的媽媽用手機定位追蹤小孩的行為一樣的變態,
戲才剛開始沒多久,女主角茉莉就從房間的陽台跳樓自殺,
所以媽媽就開始尋找女兒自殺的原因,
我覺得最沒藥救的就是媽媽在尋找茉莉記憶的過程中,
一直怪罪別人或是其他原因害女兒自殺,
但其實害死女兒的就是她自己。
茉莉過世後,媽媽還一直翻女兒的東西,
想要尋找女兒自殺的原因,仍舊執迷不悟,
完全不會尊重女兒的隱私權,讓人很不舒服...
最後翻到了茉莉有在吃憂鬱症的藥,
看來茉莉已經嚴重到要看心理醫生了,
但是吃藥並不能完全痊癒,只能控制而已,
最後心裡那關過不去,還是選擇走向死亡...
後來媽媽也把課業壓力加重在妹妹可莉的身上,
茉莉是北一女,但可莉不像茉莉一樣那麼會讀書,
當可莉和媽媽爭吵時,
媽媽總是對可莉說也不想想自己父母是什麼身分的人,
爸爸還是系主任等等的,一直提到面子和丟臉,
說有很多人在看,但可莉就說:「誰在看啊,妳管他們幹嘛」,
說到底,就是媽媽死要面子,認為小孩的成績會丟她自己的臉,
老是說有很多人在看、這個臉丟不起,但其實就只有自己在意而已,
媽媽自尊心強又是個控制狂,真的很讓人難受...
後來可莉哭著跟媽媽爭吵時,
媽媽說:「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碩士耶,要是沒有生妳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可莉就回說:「妳以為我們想被妳生出來喔,妳要生有問過我們嗎」,
聽到這句話我立馬爆哭...
因為這是我的心聲,我也曾對我媽說過類似的話,
連這個媽媽說的話,我也曾經聽過類似的話,
應該說我家裡有人也會一直說這種話,
我最討厭父母講這種話了,
說要是沒生孩子的話,自己就會過得多好怎樣的,
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父母是誰,
也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很可憐對吧...
可莉說的這句台詞真的太真實、太讓人共鳴了,
也因為這段戲讓我覺得可莉的演技真的很厲害
甚至我自己看完都覺得可莉的演技可能比茉莉還要好,
可莉與媽媽爭吵的哭戲真的讓我感同身受...
而且在可莉身上好像看見我自己的影子,
可莉的個性跟我有點像,算是比較直接、敢講的個性,
但茉莉就比較順從、乖巧,悶久了自然會悶出病來,
也難怪茉莉最後會選擇跳樓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算茉莉過世了,媽媽也還是老叨唸著茉莉的事,
就連爸爸都快聽不下去了,媽媽還認為爸爸因為工作不關心小孩,
但爸爸說是他跟媽媽關心孩子的方式不一樣,
媽媽完全就是過度關心,爸爸比較不會逼迫孩子,屬於放任式的。
整部劇最科幻的就是媽媽朋友的兒子發明的機器,
可以看到別人的記憶,媽媽就利用這個機器看到茉莉的記憶,
直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害死自己女兒的兇手就是自己,
剛看到那個實驗室時,我覺得滿有質感的,真的有科幻片的感覺,
導演、劇組都很用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茉莉喜歡文學和寫作,但媽媽卻要她考台大醫科,
她知道自己沒有未來,所以選擇自殺,
也讓我想起印度電影「三個傻瓜」裡也有類似的劇情,
都是因為父母逼迫孩子選擇自己非志向的學校或職業,
孩子最後一定會認為自己沒有未來,
往後的人生裡都要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能任由父母擺佈,那還算是活著嗎?
所以選擇自殺,父母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定要這樣逼死自己的孩子嗎?
茉莉與心理醫生談話之中說了...
「我一直有一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
她掀開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她可能會嚇一跳,可能會很難過,
可能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對不起,好白癡喔,又不是在演偶像劇,
但是我會把這些寫進我的故事裡,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可是每次寫這些的時候都好痛苦,好像把自己的傷口扒開來一樣。」
我懂茉莉的感受,希望傷害自己的人有一天能對自己道歉,
希望他們知道他們是怎麼傷害我們的,希望他們會感到愧疚,
但是怎麼可能呢... 因為又不是在演戲...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寫得超好的,過沒幾天看,
又覺得自己寫得好糟喔,反正我就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這種感受我也懂,有自己想做的事、喜歡做的事,
但是卻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
認為自己不管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青少年這個階段很容易懷疑自己並失去自我,
因為我也面臨到這個問題,所以覺得痛苦難受,
看著茉莉自殘的傷疤,努力尋找人生的出口並且試著求救,
最後仍然無計可施,進而走向死亡,真的很難過...
在茉莉記憶裡的媽媽,
從她小時候就一直在強調成績、高學歷、好的職業等等,
還向朋友們說生小孩就像投資一樣,超恐怖的啦...
媽媽:「妳長大以後想要當什麼?」
小茉莉:「我要當收銀員」
媽媽:「妳怎麼那麼沒出息啊,當收銀員,要當會計師,懂嗎?」
打從茉莉小時候開始,媽媽就開始施加壓力給她,
否定一個小孩子的想法,地位不高的職業就說沒出息...
※「其實生小孩就像是投資一樣,如果小孩書讀得好,
才是我們父母投資成功。」
※「要不是我這樣盯,妳以為妳可以考第一名啊,
妳啊妳不要太得意,小心妳下次就掉下去。」
※「不要當收銀員,那個沒出息。」
※「茉莉說她畢業以後要去美國念碩士。」
※「妳去讀中文系的話,妳爸媽的臉就被妳丟光了。」
諸如此類的話語存在於茉莉的記憶裡,這就是茉莉記憶裡的媽媽,
看到這段真的太貼切了...
完全將現實世界中的家長完整呈現出來,
茉莉記憶裡的媽媽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感到可怕...
就算小孩拿到好成績,也不會稱讚與鼓勵,反而是恐嚇和不以為然,
父母讓孩子從小就產生心理陰影,久而久之,變成了心病...
媽媽這才終於發現害死女兒的兇手就是自己,
看完記憶之後的她也嚇到崩潰不已...
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的可怕,
但是現在發現已經為時已晚,
再也無法喚回已經死去的茉莉...
比較欣慰的就是媽媽終於清醒,知道自己害死了女兒,
現實生活中的家長應該很難醒悟吧...
可莉將茉莉寫的小說交給媽媽,
作品名稱是「當我們坐在一起吃頓飯」,
讓人看了格外心酸,或許茉莉只是希望能擁有平凡的幸福而已,
本來還以為會公布小說的內容,但是沒有,覺得有點可惜,
媽媽又再度回到實驗室觀看「茉莉的最後一天」的記憶,
穿插著嬰兒出生時的畫面,最後卻親手葬送掉自己的孩子,
多麼的諷刺啊...
我常常在想,母親懷胎十個月辛苦生下來了孩子,
居然不是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卻是要孩子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沒有自己的未來,
那些媽媽究竟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對待孩子的?
我對這種父母真的是百般不解... 永遠也無法理解...
當然也對會虐待自己親生孩子的父母更是無法理解與無奈...
茉莉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真的是許多憂鬱症患者的心聲,認為自己很可悲也沒有人愛,
茉莉一直活在痛苦之中,最後無法過自己那關,
一個心念沒辦法轉過去的結果就是選擇自殺,
當初我以為茉莉是計畫好自殺的,但是都沒有遺書,
最後才知道真相原來是這樣,
結局時,茉莉的身影出現在媽媽面前,並且說...
「媽咪,謝謝,謝謝妳,可是...,可是對不起」
媽媽對茉莉說「媽媽愛妳」,然後抱著空氣,的確令人心酸,
但是如果她能對茉莉說句對不起那就好了,
因為茉莉說過自己也幻想過媽媽會向她道歉,
如果茉莉還能再多說一點話就好了,
比方說自己很痛苦之類的,我覺得會更好,個人想法啦...
而且媽媽最後才說自己愛孩子,到底是真心愛孩子,
還是其實只是愛自己? 愛面子呢?
因為我無法完全忘記在茉莉記憶裡的媽媽,
一直以來都這麼逼迫自己的孩子,並且施加極大的壓力,
等到自己孩子自殺過世後,才終於恍然大悟,
就算最後表達出自己真的愛孩子,
但也無法完全忽視她其實也是愛自己、愛面子。
這部有講到憂鬱症滿不錯的,
但是覺得茉莉的戲分有點少,稍微可惜,
畢竟主要角色應該是媽媽,就連海報也是媽媽,
所以就釋懷了www
反而我還覺得可莉的表現稍比茉莉亮眼些,
但是茉莉與心理醫生的對話和最後身影的哭戲也表現得不錯,
依然讓我覺得年輕演員的演技還是很不錯的
飾演媽媽的尹馨演技也是好的沒話說,
把控制狂、親情綁架小孩的媽媽發揮的淋漓盡致,
真的讓我覺得很真實、很可怕...
也很不喜歡父母自己本身擁有高學歷,
卻也要求孩子也要跟自己一樣,
沒達到父母的期望還覺得丟自己的臉,
孩子的壓力該有多大... 多絕望啊...
別再扼殺自己的孩子了...
順道一提,
飾演爸爸的雲中岳也是飾演「愛殺17」女主角的爸爸,
感覺好像很久沒看到他了,覺得很驚喜,
瞬間懷念起「愛殺17」
---------------------------------------------------------
4.「孔雀」
這部真的讓我覺得非常耳目一新,
才剛開始,私立學校維德高中會檢查全校同學的書包有沒有違禁品,
搞得像機場安檢一樣,然後空拍看到學生在校門口大排長龍,
還有進學校的學生也規規矩矩的走路,
讓我聯想到「小王子電影版」中那個井然有序的世界觀,
私校維德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學生幾乎都是有錢人,
又讓我聯想到「流星花園」www
階級制度非常明顯,女主角巧藝家境沒那麼富裕,
但身邊的同學卻都是有錢人,但媽媽還是要她念維德,
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只要念維德能上台清交成的錄取機率會更高,
同學們都會互相說去國外玩、買了什麼很貴的東西等等...
巧藝就會小聲碎念說超級有錢人什麼的,覺得很好笑www
也看的出來巧藝在這所學校裡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因為自己並不屬於這個地方,完全是上流社會的人所處的環境,
覺得很棒的是巧藝擁有美術才華,成績也不差、人緣也不錯,
巧藝媽媽為了孩子的學費身兼許多工作,爸爸則是計程車司機,
雖然家境不富裕,但是他們家庭的氣氛還不錯,
是所有單元劇中最和諧也較為正常的家庭了XD
父母也不會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美術),
(但是弟弟想讀體育班卻被媽媽阻止)
就是媽媽比較偏激,要巧藝讀這所令她格格不入的學校,
也不同意弟弟去讀她口中所說的流氓學校的體育班,
弟弟巧新的演出也很生活化、很自然,
就跟「媽媽的遙控器」裡,小偉的朋友、同學們一樣,
都不會讓我覺得演技很刻意、很假,
而是完美呈現出一般學生的樣子,
可以演得這麼自然真的很厲害
然而,學校裡居然有一隻會說話的孔雀,
是校長飼養的,那隻孔雀代表人性的貪婪,
只要跟孔雀交換東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校長也是靠著跟孔雀做交易,讓學校變得越來越好,
後來,巧藝為了跟同學的社交而與孔雀做交易,但自己也身陷危機,
我一看到同學邀巧藝去法式料理餐廳吃飯,
一份套餐居然要快四千元,都快嚇死了...
果然是有錢人的上流社會啊... 覺得幾千元只是小錢...
結果媽媽只給她幾百元,還說不要去吃麥當勞沒營養,
有錢人與窮人之間的差異顯而易見啊...
巧藝與孔雀做了交易,而得到不少錢可以跟同學一起吃飯,
卻也失去了她辨識顏色的能力,無法再繼續創作,
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就必須付出代價,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孔雀再要求巧藝把明天轉學來的新同學帶來見她,
結果明天真的有一位從南部轉學來的新同學施宇婕,
看來孔雀應該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也擁有特殊的能力,
施宇婕在上課的時候舉手發問,卻遭到老師與全班同學的側目,
老師只跟她說:「妳不需要知道,因為不會考」,這超寫實的啦XD
因為不會考所以不要問、沒必要知道、浪費大家時間,
這不就是台灣教育的問題嗎www
施宇婕後來說:「我以為私立學校會補充很多,所以我才問的」
卻被坐在後面的同學說:「不會考的不要問,浪費大家時間」
這段又讓我再次讚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台劇真的太厲害了,
看到第四部單元劇,覺得每一個單元劇都一直在諷刺我們的教育體制,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且還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實在是太過貼切與真實,讓我都想對導演和編劇鼓掌了
巧藝依照孔雀的要求帶施宇婕來見孔雀,
施宇婕提出疑問說:
「妳真的不覺得這裡很奇怪嗎? 上課不能發問、
下課不能打球,那為什麼我們還要來上學啊?」
這個疑問也點出了我們的教育問題,
是啊,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才來上學的呢?
不就是為了能學習到新的東西、增廣見聞嗎?
但是呢,卻只會教育出為了考試而讀書的機器,也就是我們,
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讀書而讀書,而不是因為學到新知識而感到開心,
增加的也就只有壓力而已,整個大環境都在施加壓力,
即使現在我也已經畢業不再是學生,
我也搞不懂,我們學生到底為什麼要這麼拚命讀書?
就只是為了考試、分數、成績、升學,這樣而已吧...
但是對於出社會、找工作卻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呢。
其實我一開始以為是因為巧藝帶施宇婕去見孔雀,施宇婕才考最後一名的,
後來才意識到原來是因為南部與都市學校課業的差異,
所以施宇婕在南部學校都考第一名,來到都市學校就不一定了,
也因為名次的關係,讓施宇婕與孔雀做交易,
換來的則是考到第一名,卻付出了她自己的聲音,
雖然我有點不太懂為什麼巧藝後來也變得有點像孔雀、還吃蟲,
可能是因為帶施宇婕去見孔雀,後來頒發給學校捐款的感謝狀,
連巧藝也在名單之中,頒獎時,看校長對巧藝的眼神似乎也知曉一切內幕,
明明巧藝後來並沒有明確的跟孔雀做交易,
但這一連串的奇怪事件也導致她本身發生變化,
即使同學們知道她會吃蟲,其中一位同學樂樂也沒有因此排擠巧藝,
我覺得樂樂人滿好的,至少是真心當巧藝是朋友的。
(我後來有看刪減片段,巧藝吃蟲的事有在校內傳開來)
巧藝吃蟲是滿噁心的,也是全劇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爸爸得知女兒與孔雀做交易,而去找孔雀理論,
我本來還以為連爸爸都要跟孔雀做交易,但幸好沒有,
爸爸這個角色很棒,只求孩子平安健康就好,
我當初看到爸爸會買樂透,還以為爸爸很愛賭博,
但他其實只是希望家境能夠變好,也是為了家人,
爸爸說:「我那是買一個希望」
所以是為了買一個希望而簽樂透,
並不是那種愛賭博又欠債的無藥可救的父母。
因為媽媽也要巧新讀維德,還報名了補習班,
明明巧新才小四...,而且巧新也說自己想讀體育班,
卻被媽媽說讀體育班、當運動員沒有用,
只想要孩子好好讀書、擁有好學歷,
巧新奮力在筆記本上寫下好幾個「你有問過我嗎?」
這句話又讓我再次感到心酸...
家長從沒問過孩子,只想著要自己決定孩子要走的路,
但那其實不是孩子想要的,是家長自己想要的,
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籍還買了房子,
而巧新跟巧藝說「如果我不是劉巧新就好了」,
真的... 如果不是誰誰誰的話就好了,這也是不少孩子的心聲吧,
看著巧藝和巧新努力又開心地奔跑著,
好像試圖逃離被計畫好的世界之中,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奔跑的戲讓我印象深刻也滿喜歡的...
當巧新也跟孔雀做交易,卻是個陷阱,也害到了他們的父母,
巧新用自己覺得不重要的數學頭腦來交換可以不讀維德的願望,
因為數學頭腦對巧新來說一點也不重要,
但孔雀也覺得這對牠來說沒什麼價值,
說要無條件幫助也不是完全不用付出代價就能得到的,
還是那句老話,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
因為這樣,害到了他們的父母,無法工作,
巧藝最後心甘情願與孔雀做交易,只希望救自己的父母,
看得出來這家人的感情是不錯的,
後來巧藝也變得越來越像孔雀,全身長滿了孔雀的毛。
媽媽希望孩子不要像她一樣因為學歷不高被欺負,
本來可以當店長卻被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搶走,
因為媽媽只有國中畢業,由於學歷的關係而沒了店長職位,
雖然可以理解媽媽為什麼會逼迫孩子考到好學校的原因,
也同情媽媽因為學歷的關係而錯失好機會,
但也不能因為這樣而強逼自己的孩子,
我覺得最噁心的就是巧藝都快變成孔雀了,
媽媽卻還叫她忍耐等她考上台大再說,
因為孔雀要求讓巧藝變回原樣的方法,就是讓維德變成一所普通的學校,
媽媽認為維德如果變成普通的學校,自己的辛苦就全白費了,
※ 媽媽:「現在外面的人,他只會看得到妳頭上那頂學士帽啊」
※ 巧藝:「那妳看我,妳有發現自己的女兒,
在維德已經變成一個愛慕虛榮的笨蛋,
妳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兒子其實很棒,
妳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老公已經快要累死了」
※ 媽媽:「不是只有你們苦,社會上的大家,都很辛苦,
大家都在忍耐,只要考上好大學就有辦法翻身...」
※ 巧藝:「大學、大學...一直都是大學,
假如今天我沒有考上好大學的話,妳還要我嗎?」
※ 媽媽:「不會發生這種事,我不會讓妳發生這種事的,媽媽吃過的苦,
絕對不會讓妳再承受第二遍,媽媽一定會讓妳考上好大學」
看到這裡,也覺得媽媽是個無藥可救、執迷不悟的可怕家長...
即便巧藝與巧新、爸爸去燒毀同意書也無法讓維德變成普通的學校,
因為同學們依然照著從前的規定走,
既然學校不檢查學生的書包裡是否有違禁品,
他們就決定自己動手來檢查,
這真的太讓我心寒了,這是多麼的無知啊,
孔雀有句話講得很對,
就是「你們不是被我耍了,是被人類的奴性給耍了」,
人類養成了這個奴性,即便校方廢除了規定,
學生也沒有因此而改變,認為這樣會讓他們無法專心讀書,
而決定自己來實行這些一直以來早已習慣的規定,
這段也依然是個反諷,
最後媽媽與爸爸開始爭吵,巧藝也越來越像孔雀,
※ 巧藝:「其實不是公不公平,不是妳能不能達成夢想,
是我們一開始就太貪心了,誰叫我們一出生就這種階級的人,
我們本來就沒辦法想這些東西,所以我們才會遭受到這些懲罰」
※ 媽媽:「亂講,誰說我們不能翻身的,要不是因為那隻孔雀,
那個魔鬼,妳幾乎都要成功了耶,如果妳真的去參加基因大賽,
妳回來之後申請台大一定沒問題,妳會是台大畢業的耶」
這是整部劇讓我覺得媽媽最噁心的地方,
尤其那個表情真的很讓人毛骨悚然,
一直把台大掛在嘴邊,讓人聽了超級不舒服...
但是最後結局卻是媽媽犧牲自己跟孔雀做交易,
媽媽變成了孔雀,也讓巧藝變回原樣,
但也實現了她要讓巧藝上台大、巧新上維德的願望,
還是有點讓人無奈...,但媽媽也是愛孩子的,多少讓人感到心酸,
孔雀:「妳要交換的願望,都跟自己無關啊」
媽媽:「有關,非常有關」
孔雀:「好吧,不過實現這些願望,代價很大喔」
媽媽:「沒關係,我願意」
本來還有點心痛媽媽犧牲自己救女兒,
但是看到她還是強逼孩子上自己希望的學校,
多少還是讓我沒辦法完全原諒這個媽媽...
畢竟這也還是算是一種綁架孩子的願望,
孔雀應該就是要抓交替,所以媽媽變成孔雀了,
當初應該是巧藝要變成孔雀,但媽媽犧牲自己救家人,
最後這個家庭也永遠少了媽媽...
兩年後出現在布告欄旁邊的長髮男子,
有個說法是似乎就是孔雀本人,
媽媽的尋人啟事單子旁邊也有一個男子的尋人啟事,
似乎也是孔雀本人的尋人啟事,
看到這樣的結局真的讓我覺得心情複雜,
最後維德也變成了一所普通的學校,
學生人數也大不如從前,校長因為與孔雀做交易,
也失去了雙腳而終身坐在輪椅上,
施宇婕也在醫院進行身心治療復健,
所有與孔雀做交易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孔雀是人性貪婪的具象化,比喻的很棒,
私校維德宛如小型社會的縮影,
也讓我在戲劇剛開始就覺得設定很新鮮且吸引人,
這部劇就是在諷刺人性貪婪、階級制度,
其實學校就是個小型的社會,在學校裡建立人脈與社交,
也充斥著霸凌與欺壓,我覺得根本就不是什麼良好的群居環境...
整部劇的色調和風格都是很鮮豔的顏色,
就連巧藝家裡的配色也都很鮮豔,
可見導演他們的用心
然後我看片尾名單才知道孔雀是那維勳配音的,
難怪覺得很耳熟www
---------------------------------------------------------
5.「必須過動」
這部當作最後的單元劇真的很適合,而且拍的超有質感的,
沒想到台灣也能拍出這樣的戲劇,太厲害了!!!!
這是一個架空的世界觀,媽媽變成了一個職業,
這個世界沒有爸爸,政府給媽媽胚胎,
媽媽就要負責孩子的教育,
而且十五歲和十八歲都有一次鑑定考,
最可怕的是十歲就有模擬考了...
如果鑑定考沒過,媽媽跟孩子就要被驅趕到有如貧民窟的鴿子籠社區,
不能再住在市中心的豪宅區,這社會階級制度超級明顯,
完全把孩子當作投資,媽媽身上還有一個有五個燈的胸章,
只要孩子成績退步,燈就會漸漸熄滅,
國家的制度還是以成績來分配工作的,
這些設定都很棒,也很寫實,
而且還是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
比較可惜的就是這其實很適合拍成長篇戲劇或是電影,
可以講的東西很多,才短短兩集真的沒辦法完全交代清楚,
這非常耳目一新耶!!!! 我超喜歡架空世界觀的故事
戲劇剛開始,有一位媽媽得到了胚胎,領到了「胚胎養成手冊」,
這位媽媽面帶微笑地說:「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
隨著之後的劇情發展,讓我覺得開頭的媽媽所說的這句話是多麼的諷刺...
接著的頒獎典禮與穿插著沉睡的孩子們的劇情,讓我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頒獎典禮的台上有許多母親拿到政府頒發的「都心好宅房卡」,
主持人:「恭喜今天的得獎者,希望明年有更多的母親,
帶領孩子們考過九十五分,讓政府發出更多的都心好宅房卡」
而另一邊卻有許多沒有清醒的孩子們躺在病床上...
何醫師:「我發現沉睡症患者的共通點了,
他們都是鑑定考分數低於最低標準,需要被送去銷毀的那一群,
這是放棄求生症候群,是他們表達自己絕望的一種方式」
楊鵑:「有一百分的母親,才有一百分的孩子」
楊鵑:「男人是社會的生產者,而女人 則是培育下一代,最重要的力量」
楊鵑:「滿分的秘訣,就是愛,全心全意投入的愛 」
何醫師:「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醒過來,只要國家政策能夠...」
主席:「如果像你所說的,他們是鑑定考低於最低標準的那一群,醒過來又有什麼用呢?」
何醫師:「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用單一考試評分標準來決定的,考試代表什麼? 」
楊鵑:「十五歲鑑定考考不好,別灰心,十八歲鑑定考再接再厲,全家搬回都心好宅」
聽到何醫師所說的話,真的覺得很難過...
一個人的價值真的不是以考試評分來衡量的...
但是這裡的世界觀就是這樣,分數就是一切
國家只在乎成績,對於成績不好的人,
也抱著否定他們價值的心態,
就像那位主席所說的「醒過來又有什麼用」是一樣的意思...
最後楊鵑帶著所有人一起呼口號,
「教育促成階級流動,母職萬歲」
搭配詭異的配樂,真心覺得毛骨悚然,
這個世界認為教育就是一切,只有教育才能促使階級的流動,
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看重階級制度,也不覺得這是錯誤的...
我心裡不斷地讚嘆,真的好諷刺啊!!!!
光是開頭的典禮就非常吸引我的目光了!!!!
(以下還是稱揚鵑為媽媽)
媽媽和若娃在途中碰到要被國家帶去銷毀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母親奮力地帶著自己的孩子逃跑,
看到這裡感到有點欣慰...
這個世界依然有真心愛著孩子、不在乎孩子的成績與缺陷的好母親,
就像若娃的同學 阿正的媽媽也是如此,是真心愛孩子的
若娃在廁所裡遇到的阿姨是何醫師的媽媽,
還說自己認識若娃已經去世的哥哥若傑,
並將一個鑰匙交給她,說可以保護她,
一看到那個鑰匙就知道是個伏筆,
結果原來那個鑰匙是若傑自己蓋了一個樹屋要送給媽媽,
所以是樹屋的鑰匙,
我還以為是若娃在最後關頭可以拿出來救自己的一個護身符,
說可以保護她,但其實也不是什麼非常厲害的鑰匙就是了... ((欸
若娃和媽媽看到了一則國家新聞,
政府破獲了一個地下叛亂組織,該組織就是由何醫師所發起的,
「以宣稱讓天賦自由發展的異端邪說,吸引無知民眾加入,成為國家安全體系上的毒瘤」
沒想到在這個世界裡是不容許發展自己的天賦的,
只要主張天賦自由發展,就會被政府處決,
被國家冠上叛亂的罪名,變成了這個世界的壞人,
完全反了... 真的是反烏托邦啊...
何醫師也被判了死刑,
若娃則問媽媽說:「為什麼一個醫生會被判死刑啊?」
媽媽則回說:「因為他想要破壞我們的教育」
好人被這個世界當成了壞人,就連想要推翻既定的觀念與規定,
這個世界也是絕對不容許的,所有人一定都要照著這個規定走...
我真的覺得這個單元的場景和拍攝質感都超好的
典禮之後的車站、若娃的家都很有質感,
傢俱、房子內部整個全白真的很有科技感,
豪宅區的房子設計也很不錯,不知道是在哪裡拍的XD
雖然房子內部全白很有科技感,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想到冰箱的廣告www
可能是聯想到傢俱之類的廣告中,
房子的感覺也差不多是這樣吧XD ((來亂的
媽媽擁有金質勳章,但是女兒若娃成績卻漸漸退步,
胸前的燈也一個個熄滅,就算她拔下來,
胸章也還是會一直發出聲音,禁止母親將胸章拿下來,
等於是這個世界的硬性規定,誰都不能違反這個規定,
而且胸章完全被攤在大眾的眼光下,
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每位母親的胸章,
得知她孩子的學習狀況,這種生活壓力也未免太大了...
但大家依然遵循著這些規定過日子,就算有人想推翻也無法成功...
這時有一位媽媽因為兒子的成績,
而被強迫搬離豪宅區,要被驅趕到鴿子籠社區,
還不斷地激動吶喊說自己是住這裡的,
並且怪罪都是因為兒子的關係,
這個世界裡的孩子更加可憐...
假如自己考不好,就會害自己和媽媽被驅趕到鴿子籠社區,
然後媽媽還會一直怪罪他,所以階級的責任都在孩子身上,
這種壓力不就是在諷刺我們的世界也是如此嗎?
媽媽擔心自己會淪落到去鴿子籠,要若娃裝過動就不用考鑑定考,
但是過動是胚胎瑕疵,有蝦疵的孩子都要被國家銷毀,這真的太恐怖了...
這也知道為什麼這個單元會叫做「必須過動」了,
而且媽媽也在監視孩子,透過平板看到若娃在教室的情形,
先不論是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夠監視自己的孩子,
還是只有媽媽特地監視若娃,
光是可以偷偷監視自己孩子的行為就已經讓人很不舒服了,
就像「媽媽的遙控器」和「茉莉的最後一天」也是,
父母到底有什麼權利可以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不覺得很變態、很噁心嗎?
雖然媽媽要若娃裝過動,但若娃還是沒有堅持到最後,
若娃對媽媽說:「我只是想要自己是原來的樣子,我不能就只做我自己嗎?」
媽媽則說:「妳要做妳自己,就要讓我搬到那種地方去?」
媽媽甚至說就算只有一天住在鴿子籠都寧願死掉,
一直以來都住在豪宅區、享盡榮華富貴的高級生活,
當然沒辦法接受從天堂掉到地獄,要去住有如貧民窟的鴿子籠社區,
果然是過上流社會的生活過慣了,人性啊...
孩子總是不能只做自己,總是被家長阻饒,
後來若娃還將樹屋的鑰匙交給媽媽,
我當時就想說這不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東西嗎?
怎麼可以拿給媽媽啊!!!!
但是事後知道只是樹屋的鑰匙之後,好像也沒差了 ((欸
當晚,媽媽就夢到若傑回來找她,並將鑰匙送給她,
可是媽媽卻說:「媽媽不要其他東西,我只想要金質勳章,
那才是媽媽真正想要的,你懂嗎? 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做這個」
就連夢到已經過世的兒子回來見她,
她也依然只會說自己只想金質勳章,真的很無情...
若娃為了提升成績而努力讀書,
媽媽也很努力的幫若娃做重點筆記整理,
但是若娃又再次遇到何醫師的媽媽玲娜,她告訴若娃被判定過動的下場,
以及若傑並不是因為車禍意外過世的,而是自殺過世的的真相,
這也讓若娃主動去詢問當初撞到若傑的司機許方國,
(我看到許方國真的完全大笑XDDDD
鄭有傑飾演的許方國不就是他在「下一站幸福」裡的角色嗎www
居然連角色名字都一樣,真的會笑死~~~
導演也太可愛了吧~ 彩蛋很多喔~
到底找了多少「下一站幸福」的演員回來客串啊www)
許方國當初本來在第一時間否認,但是因為楊鵑說只要他認罪,
就會把怎麼當模範母親的秘訣告訴他媽媽,
這樣他媽媽和妹妹就可以去住豪宅區了,
但是他媽媽就算照做,也還是一直待在鴿子籠區,
許方國:「同一個方法怎麼可能適用在每一個小孩身上」
這句話真的非常有道理,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適用同一種方法和教育,
台灣的教育也是一樣,一直用這種死讀書、死背的方式教育小孩,
但又不是每個小孩都適用於這種教育方法,台灣教育真的要好好反省這個問題...
然後我很疑惑為什麼許方國會有妹妹...?
不是一個母親只有一個胚胎、一個孩子嗎?
還是因為許方國被定罪入獄,
所以政府很好心地又給他媽媽一個新胚胎?
但是那也還沒出生啊...
從他言談中覺得妹妹也不是嬰兒的年紀...
這真的留下了許多疑惑給我思考...
隨著若娃得知真相之後,她的成績也不斷地退步,
媽媽胸章上的燈最後也全部熄滅,
當媽媽透過平板看到若娃與阿正在教室裡單獨對話,
就主動前來找阿正的媽媽談話,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阿正的媽媽跟楊鵑完全不一樣,
阿正媽媽完全不會干涉自己的小孩,
對孩子採取的是民主的教育方式,
阿正也對楊鵑說:「好險我的媽媽不是妳,不用整天擔心功課不好,害怕會讓妳丟臉」
這句話也是許多孩子們的心聲吧,那些出生在悲慘家庭的可憐孩子,
就像我也是,如果我不是我父母的小孩那該有多好,
那些可憐的孩子們也會想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樣的家庭、當自己父母的孩子,
那該有多好呢?
羨慕著別人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擁有好父母,
但為什麼自己的命運卻那麼悲慘呢?
已經被判處死刑也被國家視為叛亂分子的何醫師,
卻是鴿子籠社區居民心目中的英雄,
當初看到阿正家有何醫師的照片並且祭拜,
我還一不小心誤以為阿正的爸爸是何醫師XDDDD
突然忘了這個世界是沒有爸爸的,
原來是鴿子籠社區的居民視何醫師為英雄而祭拜的。
後來若娃主動來找鈴娜,阿正的媽媽就帶她來到類似孩子們的烏托邦,
這裡的孩子都是要被國家銷毀而逃出去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但是若娃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發現兩個世界都沒有自己可以容身的地方,
最後還是選擇離開... 這段真的太讓人心痛了...
因為我們的世界裡,也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沒有夢想,
所以感到無助與徬徨,
看到烏托邦裡集結了前四個單元的年輕演員,
每個孩子都很開心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覺得很開心、很感動,這也算是彩蛋吧,
只是覺得疑惑的是居然沒有茉莉?!
還是因為飾演茉莉的王淨真的有其他行程,
或是正好在拍「鬥魚電影版」而沒辦法參與吧...
該不會是想說因為茉莉已經自殺身亡而不包含在內?
只是覺得很可惜居然沒有茉莉...
若娃回到家後,希望媽媽教她功課、怕自己害媽媽去住鴿子籠,
並且哭著問媽媽說「妳愛我嗎」,
但是媽媽沒有回答,只是用力地抱著她,
後面劇情又再度接起這段,
媽媽反問:「妳愛我嗎?」
若娃:「愛」
媽媽:「好,那就夠了」
看她們抱在一起哭,我有流下一滴眼淚,
所以媽媽到底愛不愛她女兒啊...
若娃最後發瘋被判定是妄想症而被政府銷毀,
媽媽看著已經發瘋的若娃也難過的流著眼淚,
看到這裡,覺得媽媽應該是愛她女兒的,
但是... 看到結局才知道...
就算她是真心愛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還是沒有勝過愛自己...
若娃在死前說了「謝謝」,
就跟若傑自殺撞車時一樣,在死前也對司機說了句「謝謝」,
這句「謝謝」,就像是已經得到解脫,不會再感受到痛苦了...
這是多麼沉重又令人心痛的一句話啊...
我覺得若娃應該是犧牲自己救媽媽,
然後媽媽又可以得到一個新胚胎,媽媽等於葬送掉自己兩個孩子,
其實我一直很想了解這個世界觀更加仔細的設定,
難道胚胎被判定有瑕疵,媽媽就可以一直領新胚胎嗎?
到老都可以嗎? 因為楊鵑已經有過兩個小孩,
感覺年紀應該也不輕了,只是有點好奇而已...
媽媽得到新胚胎後便陷入昏迷,醒來後人已經在通往烏托邦前的洞穴裡,
而玲娜隨後出現,說她害死了若娃,
媽媽說自己是在拯救若娃的尊嚴,但其實根本是拯救自己的尊嚴,
玲娜接著說若娃本來可以活下來,卻選擇回去找自己的媽媽,
媽媽卻說:「那是因為她明白,活得丟臉,比死還痛苦」
我的天啊... 到底是有多在乎自己的面子啊...
玲娜接著告訴她剛剛植入的胚胎是流動工人的胚胎,
不然為什麼會陷入昏迷,醒來後還會出現在這裡,
其實我對這段有點無法理解,
楊鵑的胚胎到底是玲娜設計的,還是政府有什麼祕密,
玲娜說楊鵑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鼓吹讓孩子的天賦自由發展,
這樣他們也就可以不用再住在鴿子籠社區,
所以楊鵑可以做出選擇,是要順著現在的規定走,
還是要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定,應該是這個意思?
但楊鵑說:「妳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的制度是怎麼來的,
是大部分人同意的,一小撮人觀念跟大家不同,就妄想改變所有人」
玲娜:「正確的事不是比人頭,就可以決定的,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們都會繼續嘗試改變」
所以這個世界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就算多數的那一方是不對的,也要選擇服從,
但玲娜也說了,這種事並不是能用比人頭去決定的,
楊鵑卻依然認為這是沒有錯的,還怪罪玲娜沒有勸自己的兒子,
只要研發優質胚胎就不會有瑕疵,也不需要被銷毀,
但是這個「瑕疵」指的就是孩子們自己本身的天賦,
這個世界要全盤否定這一切,不接受天賦,只接受成績...
這整段戲說的比較複雜、不好理解,如果能有更多篇幅去解釋就好了。
楊鵑懷著第三個胚胎,畫面回溯到若傑還活著時,
楊鵑將若傑的木工工具都丟了,她希望若傑成為醫生,
並說:「木工是給鑑定考四十分的人當的」
若傑:「可是我喜歡木工,我將來要做木工」
楊鵑:「你還年輕,喜歡的東西是會變的,
現在你以為自己想要的,可能一覺醒來你就不想要啦」
若傑:「我不會,我知道我自己要什麼,就算將來會改變,
如果我從來沒做過的話,以後我一定會後悔」
楊鵑:「寶貝啊,你要是選錯了路,人生就白費囉,
那時候可沒有辦法重來,那才更會後悔,我們國家安排這一套制度,
讓我們以成績來分配工作,這是永遠不會錯的」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以成績來分配工作,
當孩子自己有想要做的事與夢想,
也會被媽媽否定,認為那是鑑定考分數低的人做的工作,
不但不支持孩子的夢想,還要強迫孩子做配得上好成績的工作,
應該說是照著媽媽自己希望的工作才對,
所以若傑失去了未來的希望,他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要過著這樣的人生直到死去,於是選擇了自殺...
也是許多現實生活中絕望的孩子會有的想法,
最後,政府攻破孩子們的烏托邦,
伴隨著畫面,
傳出了「為什麼要逼我們」、「他們不是你的孩子」這些台詞,
看到理想中的烏托邦被摧毀殆盡的畫面,
真心覺得難過,好像美夢也被摧毀了...,
而且前四集許多沒有好結局的孩子們也被抓到了,
看了更加難過...
楊鵑在新書發表會上接受採訪,
楊鵑:「秘訣就是...愛,你要投入全心全意的愛」
採訪者:「愛那些沉睡的孩子嗎?」
楊鵑:「不只,還要愛自己,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
而楊鵑的新書名稱叫做「金質勳章母親的談話筆記」,
隨後畫面照到整個場景,有網友說很像孩子們的靈骨塔,
我覺得這形容很棒,的確很像被銷毀的孩子們的靈骨塔...
最後楊鵑說:「沒錯,愛自己,總是會有方法的」
這句話真的太毛了,搭配楊鵑的面無表情更是不寒而慄...
結論是媽媽愛自己勝過愛孩子,
當然媽媽一定會愛孩子,但那是自私的愛,
總歸還是只愛自己,想讓自己過好日子、可以拿出去炫耀,
所以孩子依然淪為這個教育體制下的產物,
依然只能當媽媽自己一個人的物品,
不好的結局代表這個世界依然是這樣,持續不斷....
這個單元的媽媽可以說是全單元裡最自私的媽媽,
但是這個世界的設定就是這樣,媽媽的行為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我一度忘了劇中的孩子們是活生生的人類,
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不斷的強調成績與考試,
我以為他們都只是考試機器,
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工作而考試...,
還真的差點忘了他們也是人類啊...
母親與孩子以「利益」作為連結,因為孩子是政府給母親的胚胎,
所以孩子與母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母親就只是一個「職業」,
但是畢竟是自己親自照顧、養大小孩的,
總是會對孩子產生感情,不可能完全沒有愛,
就像那些不在乎孩子成績、願意讓孩子發展天賦的母親一樣,
他們就是真心愛著孩子的好媽媽,
玲娜也是,願意放手讓自己兒子去做想改變國家制度的事,
就算兒子最後被判死刑,兒子死後也繼續完成他的遺志,
事後看到葉全真的採訪,回想起拍攝哭戲的時候,
眼淚都還會在眼眶裡打轉,
葉全真說楊鵑要捨棄掉對女兒的感情,
那個捨棄是非常大的決定,
等於她從此再也看不到這個女兒了,
這也替我對於楊鵑到底有沒有愛若娃的問題解惑了,
雖然有人說飾演若娃的吳兆絃的演技沒有前四集的年輕演員好,
但我覺得她與葉全真那段抱在一起的哭戲、
以及最後裝瘋說自己不要被銷毀的崩潰戲,
這兩段都演得不錯,至少我自己是有被打動啦,
而且若娃這個角色就是像洋娃娃一樣被操控,
吳兆絃的五官很精緻,有點像混血兒,
還滿符合若娃的角色設定的,演技其實也不差,
只是因為前四集的年輕演員演技都太精湛了,
可能就會顯的吳兆絃的演技比較沒那麼出色,
但我覺得已經算不錯了
這個單元的結局也是最令人震撼、後勁最大的,
說教意味和諷刺手法比前四集來的明顯許多,
其實本來還希望可以看到楊鵑不好的下場,
但是結局是以這樣的形式結束,也是非常真實的,
當然也被葉全真的演技驚豔到,沒想到葉全真這麼厲害,
把楊鵑的冰冷、殘酷發揮的淋漓盡致啊...
話說我看到吳建豪居然來客串飾演新書的採訪者時,
真的瞬間出戲,有驚訝到,還「噗哧」的笑了一下www
導演真的太好笑了啦XDDDD
---------------------------------------------------------
我很開心台灣居然能夠拍出這麼棒的一套戲劇
雖然有幾部劇的結局,
常常會讓我在第一時間無法反應、感到疑問,
但還是不錯的收尾,
可惜每個單元只有兩集,有時候無法交代得非常詳細,
如果可以再多點集數,或許會更好,
但以現況來說也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我很滿意
總結一下,
亞洲國家的教育思想就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傳統的觀念,
單元劇「茉莉的最後一天」、「必須過動」也表達出
不少家長葬送掉自己孩子的天賦、孩子自己的夢想,
只求高學歷、好學校、好的社會地位、好的職業,
很多可憐的孩子被親情綁架、被成績綁架,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東西,
你的孩子真的不完全只是你的孩子。
我討厭那年代的傳統思想,
養兒防老、孩子有義務要養父母等等的,
台灣的思想和法律也是這樣,
真的是完全的親情綁架,
父母自己沒辦法實現的夢想就叫孩子幫他完成,
有夠變態的...
亞洲國家的教育思想也很扭曲...
雖然大部分的父母是因為一代接一代的傳統思想,
造成下一代的悲劇,
我多少也會同情那些父母,
但不代表他們可以這樣傷害自己的孩子,
害自己的孩子活得那麼痛苦、看不到未來,
雖然同情、無奈,但真的無法完全原諒父母輩以上的,
這部台劇很寫實、很沉重、很黑暗、很諷刺,
完美表達了這個病態的社會現象,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同名小說,
是作者以前當家教時走訪許多家庭所寫的小說,
所以戲劇裡的情況多少也是真實故事改編,
有點興趣想看看原作小說了www
血淋淋的事實透過戲劇呈現在大家眼前,
只希望這種變態的家長未來會漸漸消失...
導演和原著作者也說過,
如果看了會覺得不舒服,是因為那都是真實的,
沒錯,真的非常真實,我常常看到喘不過氣、心情沉重,
導演和原著作者真的做到了 (笑)
之後我也看了不少製作團隊(導演、編劇、作者等...)接受採訪的文章,
他們說拍這部劇只是希望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傷口,
並沒有想要鼓吹孩子掀起革命反抗家長,
因為這部劇題材的關係,的確引起不少家長的反彈,
但我覺得,會反彈的家長,
代表他們根本就沒有從中領悟到這部劇的重點,
他們依然是那群執迷不悟的家長,真是可悲,
我更同情他們的小孩居然有這樣的家長,
他們完全看不到孩子的痛苦與傷痕,
真的讓我越想越難過...
製作團隊也說家長可以愛孩子,但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加到孩子身上,
沒錯,不要把原生家庭、上一代的觀念加注在孩子身上,
不要讓孩子的命運變得這麼痛苦不堪...
亞洲國家思想較保守封閉、教育體制扼殺了許多可憐的孩子,
而歐美國家則是太過開放、自由,然後又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太壓抑不好、太開放也不好,這個世界真的很難取得平衡...
唉... 只要人類還存在,這世界就絕對無法取得平衡
也不會有真正和平的那天到來... 人類就是犯賤吧...
((我這樣會不會太悲觀、太極端了?!www 抱歉喔www
然後導演還找了不少「下一站幸福」的演員來客串XD
吳慷仁、吳建豪、鄭有傑,
另外,「孔雀」裡飾演媽媽的謝瓊煖也是「下一站幸福」裡的小阿姨,
身為「下一站幸福」的劇迷真的覺得很有趣、很驚喜
最後想說,所有演員的演技真的都太厲害了!!!!
好希望所有演員都能得金鐘的演員獎喔QWQ
也強烈希望能抱回一堆金鐘獎,
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演員等等是一定要的啦
相信金鐘獎一定能得到許多獎項,
12年前的「愛殺17」也是題材特殊、懸疑類型、探討人性黑暗,
當年金鐘獎也入圍、獲獎不少呢~
相信金鐘獎不會因為題材的關係而否定一部好劇
但好像要等到明年的金鐘獎才會揭曉... 真的好久啊...
然後導演人真的很好,
在幕後花絮裡,導演很會導戲、給演員鼓勵,
有好導演、好劇本,再加上幾乎都是第一次演戲的年輕演員,
讓這部台劇做得非常成功、非常精彩,
那些年輕演員讓我看到新的希望,
可惜台灣電視圈不發達,
再沒有起色的話,他們未來也只能去中國發展了...TT
五個單元劇都有用到空拍,
畫面整體也很好看、很有質感,令人賞心悅目
而且也都有科幻的成分,
這五個單元劇我都很喜歡,畢竟是多麼的真實、多麼的諷刺,
每一個媽媽都讓我感到窒息,小偉媽、茉莉媽、楊鵑是最恐怖的,
都有表現出控制狂與自私的那一面,
然後我其實不太有勇氣再看第二次了,因為真的看得很難過...
當然這也代表導演與製作團隊成功了,真的拍得很棒
最不敢再重看的就是「媽媽的遙控器」,
小偉自殺死不了真的太心痛了...
還算勉強敢再重看的應該是「必須過動」,
因為拍得很有質感,諷刺手法鮮明和架空世界觀是我最喜歡的,
個人很喜歡看一部作品是有共鳴、且感同身受的,
尤其是可以在作品中看到某個角色跟自己很相像,
在這個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茉莉的最後一天」可莉的個性就跟我很像,
還有「貓的孩子」阿衍的家庭也跟我有些類似,
這些因劇而產生的真實感受,我覺得很棒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後勁真的很強,
真的很少有一部戲劇這麼令我回味又值得讚賞的
雖然是一部好劇,但是心臟真的要很大顆才敢看,
再次證明導演真的拍得很成功
五個單元劇的媽媽都有把孩子當作是「投資」,
孩子變成了一個「物品」,被侷限、被控制,
當孩子擁有想做的事、擁有自己的天賦,
卻被家長否定、被家長摧毀,
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未來,
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終將會走向死亡,就像茉莉一樣,
這真的是一部值得所有家長省思的好劇,
真心強烈建議所有家長都要看啊...
當然如果家長看了還是沒有清醒,那真的沒救了...
不過像這種極端的家長,應該也會拒看這種題材的戲劇吧 (笑)
最後真的要再次強調,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真的是一部非常優質的台劇
(本來八月初看完就要PO劇評文章的,結果還是拖了一個月後才PO...
第一次打劇評打得不怎麼樣,很像流水帳...,還請多多包涵!!!! ><
也很感謝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妳,真的謝謝^^)
留言列表